close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電 (記者 馬海燕)此間專家表示,用立法銘記歷史,保衛和平,內可凝聚民心共謀發展,外可讓國際社會更房屋貸款關註那段歷史。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25日下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竹北買房子利紀念日的決定草案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
  這兩個不同於以往針對某個建設領域問題的草案一經向社會公佈,引發公眾強烈關註。草案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房屋二胎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迅速成為各網站頭條,這兩個日子再次映入數億網民的眼帘。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借貸高洪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一般說來,在文明法治社會中,一個國家需要各種法案來規範行為準則,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不同階段出現了不同問題,相應法律就應運而生。這兩個草案也是為了在新中國成立65周年之際,如何讓新時期和未來的民眾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具全局和長遠意義。
  高洪表宿霧示,二戰是中華民族的血淚史,也是中華民族奮起抗爭的歷史,也是促進民族覺醒和民族自強的重要起點,具有深遠意義。歷史是非必須明確,立法既是明辨歷史是非、凝聚民族正能量、防止歷史悲劇重演的需要,更是維護地區穩定和國際和平的需要。
  高洪認為,在戰後初期,日本國內普遍還是有謝罪情緒的,對戰爭的反思也占據主流,右翼勢力想掀起風浪也不會獲得大多數人認同。高洪特別提到中日邦交正常化以來不同時期締結的四個重要文件:1972年《中日兩國關於恢復邦交正常化的聯合聲明》、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98年《中日聯合宣言》、2008年《關於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在這四個文件的引領下,兩國關係發展相對平穩,日本右翼勢力雖也時有挑釁,但沒有興起大風浪。
  高洪說,真正讓問題嚴重起來是最近幾年。日本社會總體趨於保守化,極端民族主義情緒開始抬頭,特別是安倍晉三二次上臺後,不斷開歷史倒車,從“慰安婦”問題到“歷史教科書”問題,從“推動修憲”到“修改零核目標”……一次次顛倒黑白,美化侵略歷史,引起戰爭受害國的極大憤慨。在如今各種政治勢力輪番登場紛擾的日本,歷史的面目已經不再清晰。今天針對日本作為侵略國一些人不思反悔的言行,必須認真回顧那段歷史。中國和其他戰爭受害國當然要展開與之針鋒相對的鬥爭。
  高洪援引德國的例子說,同為曾犯過歷史錯誤的國家,德國有《反納粹法》,不准以任何形式宣傳納粹思想,嚴禁使用納粹標誌,不允許保留希特勒和納粹高官的紀念物和墳墓,這就從社會氛圍保證不以各種名義讓納粹死灰復燃。反觀日本的態度讓亞洲受害國民眾寒心。
  高洪表示,中國通過立法向國際社會宣示中國的正確主張,爭得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理解非常必要。對於日本的侵略歷史,戰爭受害國和第三國的感受不盡相同,對歷史的銘記程度和辨別程度也不相同,但維護二戰後確立的國際秩序、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的目標是相同的。只有讓更多人認清歷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中國紀念英烈的同時,不容戰爭加害國篡改歷史,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正義主張。(完)  (原標題:專家:立法有助保衛和平 讓國際社會理解中國主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iecd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